绿色简约靓丽风格的一款自适应式zblog app下载模板,面向于手机app应用、手赚app应用、网赚app应用分享下载网站设计开发,采用左中右三栏布局响应式结构,APP图标排版、分类展示、大幅轮播图、热门/最新APP模块,二维码扫描下载,支持电脑或手机访问浏览,兼容IE9+、Firefox、chrome及Safari等主流浏览器,在PC电脑端和手机端都具有良好的访问浏览体验。
主题特点:
加快推进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
北京、河北、辽宁、上海、江苏、安徽、广东、四川、陕西省(市)环境保护厅(局),以及太原、济南、郑州市环境保护局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作了交流发言,结合各地实际就打赢蓝天保卫战献计献策,提出一系列建设性意见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长城汽车有限公司周边一空地有建筑垃圾露天堆放,未采取有效防扬尘措施。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洺州镇顺城路武振华金属喷漆加工作坊有大量已喷漆金属件构堆放,喷漆件油漆尚未凝固,无VOCs收集治理设施,废气直排,厂房内油漆气味刺鼻。山西省长治市郊区新埔木糖有限公司现场检查时正在生产,进料口未采取有效粉尘收集措施,原料、燃煤和玉米芯未采取有效防扬尘措施。2月1日督查发现:个别工业企业存在超标排放问题2月1日,28个督查组全面运用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平台开展督查,共排查报警网格89个。具体情况如下:个别工业企业存在超标排放污染物问题。部分地区仍存在工地扬尘问题。
仍有工业企业未安装污染防治设施。2月2日督查发现:个别工业企业未安装污染防治设施2月2日,28个督查组全面运用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平台开展督查,共排查报警网格114个。三是赢得了点赞、锻炼了干部。
二是率先打响劣Ⅴ类水剿灭战。2015年起,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环境财政奖惩制度,在各县市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全省河道黑、臭、脏等感观污染基本消除。2017年年底,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五是率先实行交接断面考核和生态补偿。年度考核结果实行四个挂钩,即与市县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水资源论证审批、与安排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挂钩。
持续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清理整治,加大对保护区内违法项目的查处和整改力度。治水美环境、治水促转型、治水保安全、治水惠民生的综合效应加速凸显一是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好转。2014年以来,全省公众对治水的支持度均达到96%以上,满意度逐年提高。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实施河长制进一步加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意见》,实现省、市、县、乡镇、村五级河长全覆盖,共设各级河长6万名,并配套河道警长。
2014年全面消灭垃圾河,2015年全面消灭黑河臭河,累计治理三河1万多公里。四是以严格执法落实保护。2015年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2016年又实现污水治理行政村全覆盖。排查出县控以上劣Ⅴ类水质断面58个、小微水体16455个,制定一河一策工作方案,形成劣Ⅴ类水体、主要成因、治理项目、销号报结和提标深化等五张清单。
三是率先开展排污口整治行动。突出四个保护,全面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一是以科学规划统领保护。
对保留企业推行刷卡排污,用信息化手段对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和浓度双控。各级领导干部、河长身先士卒,模范带头,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
二是全力推动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突出两个转型,全面加大源头治水力度一是全力推动重点工业行业转型升级。2017年1月~9月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11.1%和11.5%,均快于工业平均增速;全省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013年的37.2%下降到34.6%。建立健全一源一策管理机制。二是五位一体,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对搬迁入园企业实施环境监督员制度,落实车间上楼、管线露面等措施,实行集中供热、集中处理。
制定《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实施《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修编《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2009年,省政府出台《浙江省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保护管理考核办法(试行)》。
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村覆盖率达到92%以上,农户受益率达到74%以上。全面划定禁(限)养区,全省共关停搬迁禁(限)养区等养殖场(户)40余万家,生猪存栏从2013年的1320万头调减到450万头。
把五水共治和水十条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治差水和护好水两手齐抓、转型升级和截污纳管互动并进、水质考核和河长治水同向发力,以清三河和剿灭劣Ⅴ类水为牛鼻子,形成水岸共治、陆海并治、标本兼治的全领域治水格局。全面落实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要求,所有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完成物理和生物隔离工程,建立手机短信提示系统,以短信形式对进入保护区的人员进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宣传提醒。
全省保留的5815个存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已全部通过整治验收,并统一纳入当地环保或五水共治监管平台。突出两个覆盖,全面推进城乡污水截污纳管一是建新、扩容、提标并举,加快推进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二是以规范创建推动保护。累计关停淘汰低小散企业3万余家,整治提升1万多家。
全国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黑臭水体整治现场会、水资源保护现场会、生态文明建设现场会在浙江省召开,获得各方充分肯定。5年来,浙江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五水共治和剿灭劣Ⅴ类水行动,并以水污染防治为突破口推动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17年年底,所有劣Ⅴ类水质断面和小微水体已完成销号。2017年相继出台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长效机制考评细则、信息化建设导则等,并颁布全国首个实施河长制地方法规。
对保留排污(水)口实行统一标识,建成全省排污(水)口管理系统。二是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
市、县、镇、村四级层层签订责任书。实现省级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全覆盖,省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42亿元。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所有城镇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实行第三方运营。完成日供水200吨以上1238个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范围划定。
全面清理整治303个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全市25家混凝土搅拌站实现绿色搅拌站升级改造,大中型餐饮企业安装油烟净化设施。
2017年,湖北省十堰市空气环境质量大为改善,3项指标均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优良天数314天,达标率86.0%,为实施新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后最好成绩,并提前3年达到十三五考核要求。统筹大气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增强部门联动。
深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实施全过程管控。一系列组合拳的效果不断显现,从2013年实施新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以来,十堰城区优良天数逐年提高,分别为227天、265天、286天、295天、314天,达标率分别达到62.2%、72.6%、78.6%、80.6%、86.0%,十堰城区优良天数与达标率在湖北全省一直名列前茅。
1 留言